X
下一页上一页

卫明明

EN
地理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有机地球化学和纳米油气地质
     weimingming1205@163.com
2001年9月-2005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8年9月-2014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5年8月-2008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任教;
2014年8月-2018年7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彭平安院士;
2018年7月-至今,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工作。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构造挤压对富有机质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的改造》;
2.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 《页岩流变的纳米效应及其赋气机理研究》;
3.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 《煤层流变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4. 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形成机理》;
5. 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煤层气田产出水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
       致力于油气有机地球化学和纳米能源地质方面的研究。尤其擅长对岩芯样品中的有机质烃类,特别是具有生源和环境意义的分子标志物进行精细分析;对有机质碳、氢同位素组成以及生标分析具有浓厚兴趣;擅长页岩气和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和储层表征方面研究;熟练3-D 储层建模及数值模拟。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EI论文6篇,CSCD论文4篇。尚有多篇学术论文待发表。
      已发表学术论文:
Mingming Wei, Yongqiang Xiong, Li Zhang, Jinhua Li, Ping’an Peng. The effect of sample particle siz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in sh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6, 163: 177-185.
Mingming Wei, Li Zhang, Yongqiang Xiong, Jinhua Li, Ping'an Peng. Nano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for organic-rich shale using the non-local-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y a combination of N2 and CO2 adsorption.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6, 227: 88-94.
Mingming Wei, Yiwen Ju. Direct observation of nanostructure in ductile deformed coals using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17, 17, 6991-6996.
Mingming Wei, Yiwen Ju, Quanlin Hou, Guochang Wang, Liye Yu, Wenjing Zhang, Xiaoshi Li. A New Parameter as an Indicator of the Degree of Deformation of Coal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7, 28(2): 358-366.
Li Zhang, Yongqiang Xiong, Yun Li, Mingming Wei, Wenming Jiang, Rui Lei, Zongyang Wu. DFT modeling of CO2 and Ar low-pressure adsorption for accurate nano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in organic-rich shales. Fuel, 2017,204:1-11.
Yiwen Ju, Zhifeng Yan, Xiaoshi Li, Quanlin Hou, Wenjing Zhang, Lizhi Fang, Liye Yu and Mingming Wei.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Journal of Geological Research, 2012, 2012:101–111.
卫明明, 琚宜文.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研究. 煤炭学报, 2015, 40(3): 629-635.
卫明明,琚宜文,薛传东,2011. 沁水盆地南部变质变形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富集区划分. 地质科学,46(3): 905-918.
琚宜文,卫明明,侯泉林,等,2010. 华北含煤盆地构造分异与深部煤炭资源就位模式. 煤炭学报,35(9):1501-1505.
琚宜文,卫明明,薛传东,2011. 华北盆-山演化对深部煤与煤层气赋存的制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40(3):390-398.
张文静,琚宜文,卫明明,等,2015.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吸附/解吸特征及机理研究进展. 地学前缘,22(2):232-242. 琚宜文,王桂粱,卫明明,等,2014. 中新生代以来华北能源盆地与造山带耦合演化过程及其特征. 中国煤炭地质,26(8):15-19.
张文静, 琚宜文, 孔祥文, 侯泉林, 卫明明, 李小诗, 于立业. 沁水盆地高煤级变形煤结构组成及其对吸附/解吸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31(1):98-107.
范俊佳, 琚宜文,侯泉林,谭静强,卫明明.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 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大学),2010,17(5): 325-335.
宋岩, 柳少波, 琚宜文, 洪峰, 姜林, 马行陟, 卫明明. 含气量和渗透率耦合作用对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的控制. 石油学报,2013,34(3):41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