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争胜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院党委委员/南海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更路簿与南海诸岛地名,土地利用
微信号:zhangzsh2020 zhangzsh@scnu.edu.cn;19991070@m.scnu.edu.cn

教育背景

1989-1993年,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地理系本科生;
1996-1999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研究生,导师为韩渊丰教授;
2002-2006年,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周永章教授;
2004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3-1996年,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教师。
1999年至今,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师。
2009-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开设课程

本科: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研究生:中国区域发展研究,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更路簿与南海诸岛土地名的文化解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海更路簿遗产化中的地方文化建构与再生产路径研究》和《佛山市优化土地利用问题研究》、《饶平县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与测绘》、《惠东县安墩等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广东省跨省、跨界地名调查研究》、《广州市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监理》等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海问题的政治地理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建筑组合动力粗糙度z0曲面形成机理的风洞模拟》、《百年来广州下垫面变化对地面风场影响的风洞模拟及其与热岛的关系》、《多核型都市区路网演进与景观空间格局变迁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南海<更路簿>抢救性征集、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维护海洋权益”专项目《南海维权视野下的更路簿解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东南沿海疍民海洋文化遗产调查、整理与研究》,以及《基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前提下的广州市产业用地现状与对策研究》、《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等项目。

学术成果

主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出版项目成果《广东地理》、《岭南文化辞典(地理卷)》;参与主编《更路簿与海南渔民地名论稿》、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区域地理(第二版)》、《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广州市产业用地现状与对策研究》:参编《中国地理图集》、《广东省志社科志》、《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广东省高考年报》等著作。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学术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部分期刊论文:
张治弘、张争胜、张念杰、段银平、叶宇杭,海南岛黎语村落地名的文化表征、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研究,2025,44(03);
张争胜、祝志刚、杨高、叶小梅、王宇渠,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5(06);
杨冰、张争胜、陈洪福,曾昭璇先生学术生命路径与学术树研究,热带地理,2023,43(09);
陈海秋、张争胜、董青、祝志刚、陈洪福,南海渔港城镇发展的尺度重组与机制研究——以海南潭门镇为例,地理研究,2023,43(09);
Liang B, Zhang Z S, Zhang N J, et al. Heterogeneity of residents’ heritage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case of the Genglubu heritage site in Tanme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23, 29(9): 881-907.
陈洪福、张争胜、祝志刚、董青、陈海秋、后雪峰,渔民南海生产空间“家”的营建与情感体验——以潭门渔民为例,热带地理,2022,42(07);
吴晨辉、张争胜,南海《更路簿》“遗产化”的路径和机制,地理科学,2022,42(06);
刘云刚、刘玄宇、张争胜,渔民视角下中国南海的领域构建,地理科学,2022,40(07);
牛姝雅、张争胜、刘玄宇,《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建构与再现,地理研究,2019,38(02);
刘玄宇、张争胜、牛姝雅,南海《更路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记忆的失忆与重构,地理学报,2017,72(12);
张争胜、刘玄宇、牛姝雅,尺度政治视角下中菲黄岩岛争端,地理研究,2017,36(10);
刘玄宇、张争胜、牛姝雅,批判视角下黄岩岛地名演变与权力关系分析,人文地理,2017,32(04);
赵亮、张争胜、南文龙,曾昭璇先生对南海地理研究的重要贡献,地理学报,2016,71(03);
张争胜、赵亮、高雅茹、南文龙,褚亚平先生的学术思想与主要贡献,地理学报,2016,71(03);
张旖旎、王译民、张争胜,高中地理主题式跨学科教学设计——以“领海主权的时空证据”为例,地理教学,2023(07);
谢雯琦、张争胜,基于建构一致性理论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3);
杨淑媛、徐梓莹、张争胜,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高考地理应用性试题情境特征探析——以2021—2022年广东卷为例,地理教育,2022(04);
罗嘉玲、张明月、张争胜,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素养表达与素养测评为例,地理教学,2022(23);

社会兼职

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名学会理事、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理事

其他

在人文地理学和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在学科教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六位硕士研究生先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其中四位同学已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广州地理研究所、北京建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工作。
欢迎联系攻读硕/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电子邮箱:zhangzsh@scnu.edu.cn;19991070@m.scnu.edu.cn
 
EN